有网友称,这名孩子此前曾在“杭棋”训练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棋院杭州分院2004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成立,是中国棋院在国内唯一的分院,后更名为“杭州智力运动学校”。该院负责杭州市智力运动管理职能,主要职责为“承担棋牌类、电子竞技等智力运动及相关项目的业务管理”“组织开展棋牌类、电子竞技等智力运动及相关项目的宣传普及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运动赛事、对外交流、学术研究等活动”等。南方+记者尝试联系杭州棋院,针对网传消息,接线老师称并不知情。

网传孩童网络账号。

据公开资料显示,2023年,年仅7岁的小朱以九战全胜的成绩,拿下“浑南杯”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幼儿组冠军,并参加堪称为“围棋高考”的“烂柯杯”,是福建围棋协会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。记者联系到该学生此前曾就读的福建泉州中远学校,学校老师称,此前该学生确实在该校就读,但在一年级后已转学他处,至于后续发展情况校方并不掌握。福建泉州中远学校曾于2023年刊发公众号,表扬该同学在围棋比赛中取得的成绩。

百度百科上孩童此前所获荣誉。

围棋少年发生意外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后,不少围棋和教育博主均发帖表示关注,有网友称,“据传,孩子的父母早年离婚,他跟随父亲生活。其父亲任何负面情绪都会化作在孩子身上的施暴。尤其是孩子在比赛中失利时,其父亲当众责骂……”另,网传消息中,配有儿童受伤的图片。

网络引发热议。

福建省围棋协会回应:他是个不错的苗子 但是谈不上是天才

据中国新闻社报道,5月21日,福建省围棋协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,“孩子当晚受了刺激跳楼自杀了,这是很突然的事情,而且他人在杭州学棋。他是个不错的苗子,但是谈不上是天才。孩子(轻生)应该是跟他家庭关系有关,他家庭破碎父母离异,他父亲对待孩子可能粗暴了一点,挺可惜的。”该工作人员还表示,“听说其他家长在比赛中,也看到他父亲因为孩子输了棋,对他拳打脚踢,家长也当场劝诫他,也反映过(家暴问题)。”

对此,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智力运动管理处围棋科一工作人员称:“我们这边不是负责这块业务的,不了解这块情况。”截止目前,杭州智力运动学校暂未对此事作出回复。

公开信息显示,杭州棋院地址为杭州萧山区,南方+记者尝试联系杭州公安萧山分局,相关工作人员称,目前还不了解此事。

5月21日,南方+记者就此事联系杭州市妇联,值班接线人员称,“感谢您对儿童成长的关心关爱,我们对此事也非常痛心。我们非常重视,已经第一时间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,后续将密切关注相关情况。”而针对网传消息称孩童的父亲已被带走调查,该工作人员则表示,“事件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中。”

媒体:围棋少年输棋轻生 优绩主义下家暴亟待彻查

目前,一切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证实,但是,如果一切确如传闻所述——至少从目前已有的各方信息来看,可信度颇高——这起悲剧,和这位父亲恐怕脱不了干系。有多名家长反映,曾见过他在比赛中当中殴打孩子,并和前来劝阻的其他家长发生冲突。而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孩子照片中,孩子身上有多处受伤的痕迹。甚至,在其社交账号上,几年前他还曾发布孩子的一张照片并配以文字:以后要是不乖,我就揍你。

而就在同一天,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发布通报称,当地一名9岁男孩被其父亲殴打,送医抢救无效身亡。几天前的5月15日,浙江温州瓯海区郭溪街道办事处发布通告称,街道辖区一名女性居民在管教其9岁女儿时进行训斥打骂,致其受伤抢救无效身亡。

短短几天之内,三位同为9岁的花季儿童不幸殒命,且都和家长的“不当管教”高度相关。在后两起案件中,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殴打直接造成了孩子身亡的严重后果,因此已经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,相信他们不会逃脱罪责。而在“围棋少年轻生事件”中,其父亲日常是否存在暴力管教,以及暴力在多大程度上和孩子的去世直接或间接相关,还需要有关部门更深入的调查,不能仅仅因为孩子是自杀身亡,就让监护人免于追究法律责任。

在“围棋少年轻生事件”中,暴露的不只是一些家长打着“管教”“望X成X”的旗号对孩童施以各种形式的暴力的共性,还体现出在体育、才艺等特长领域,一些表现出色的孩子所遭遇的生存困境。

这次遭遇不幸的朱同学,九岁就已是业余六段,非常不易。据一位从事围棋教育的人士透露,业余五段和业余六段的差别,“就像普通硕士和哈佛博士的区别”,业余五段及以下的头衔,可以在区县级的比赛获得,业余六段则需要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得相当靠前的名次,甚至需要冠亚军;而且6段赛也较少分低年龄组,这意味着年幼的孩子要和学棋时间比他们长得多的棋手一起竞争,难度可想而知。一般学棋的儿童,业余5段已经被视为“毕业”,从此可以专心学业的象征,而一旦来到业余6段,往往就意味着向成为职业棋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,“为了这一步,孩子付出的时间,要数倍于成为业余6段之前的总和。”这位人士说。

朱同学在各种比赛中多次夺得优秀名次,在福建省围棋协会的一篇文章中,还将朱同学作为优秀小棋手的代表特别提及。但在耀眼的成绩之下,是累累的伤痕:除了来自父亲的各种形式的暴力,还有相关机构早就知情却没有进行实质干预,即便孩子曾经被公开施暴,见证者众多,也没有人真正伸出援手,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。这一切的背后,体现的不只是冷漠,恐怕还是一种错误的“教育共识”。试想,如果孩子继续忍受下去,他在棋盘上的出色成绩,会让他父亲对他施予的暴力在外界眼中被不断地合理化正当化,变成“棍棒底下出天才”和这位父亲“成功教育”的“有力证明”。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!

就在一个月前,在辽宁还发生了一起16岁信息奥林匹克银牌得主坠楼身亡的悲剧,悲剧背后的原因也许各有不同,但在竞赛赛道的优绩主义、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乃至暴力,以及外界对他们遭遇各种形式的漠视,对这些孩子造成的伤害是相似的。

但愿,这起“围棋少年轻生事件”,不会止于“这是一场悲剧”的感叹,而是进行彻底的调查,让应该负责任的人付出代价,同时也应该对监护资格进行更严格的审查,对家暴举报渠道进行更多宣传和疏通,为孩子构建起更立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托底机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