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四月的U17亚少赛让布尼亚明真正出了回风头。对阵泰国的那场比赛,他下半场替补登场才十分钟,就先是用膝盖把球顶进死角,接着又用脚后跟助攻队友锁定胜局。这记"蝎子摆尾"的绝活,把现场解说都看懵了:"这孩子哪学的这些花活?"后来才知道,他每天训练结束都要加练半小时的过人技巧,专门研究日本球星三笘薰的比赛录像。有次加练太投入,连更衣室的灯都忘了关,被队友逮个正着还直嚷嚷:"我这过人动作还得再练三百遍呢!"
恒大足校这些年的青训成果确实亮眼,光是这届U22国家队里就有七个新疆球员。布尼亚明说这跟家乡的足球氛围分不开:"在新疆,足球就是街头巷尾的日常。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训练场吗?我们那帮孩子经常摸黑踢野球,路灯都不用开,就着月光都能玩两小时。"不过最让他感慨的还是训练条件的变化,以前在新疆踢球,球鞋破了都得补了又补,现在足校给他定制的足球鞋,鞋钉都能根据场地自动调节。
要说这孩子最让人佩服的,还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。去年全运会预选赛,广东队和山东队在加时赛119分钟定胜负,布尼亚明硬是带着伤腿踢满全场。赛后队医用冰袋给他敷膝盖时,发现他手机里还存着三笘薰的过人集锦。现在他每天雷打不动要加练两小时,晚上十点宿舍熄灯后,还要摸黑做两组仰卧起坐。有次体能测试,他平板支撑坚持了六分半钟,把体能教练都看傻了眼:"这小子哪是人啊,简直是铁打的!"
对于未来,布尼亚明目标明确得很。明年全运会他要代表广东队冲击金牌,这个目标从他进足校第一天就定下了。训练场上,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,连更衣柜里的矿泉水瓶都要按大小顺序摆整齐。有次记者问他累不累,他指着场边堆积如山的训练笔记说:"你看这些笔记,每页都写得密密麻麻,累能不累?但想想能去欧洲踢球,这点苦算啥?"
中国足球这些年的起伏,让不少家长都犹豫要不要让孩子走职业道路。但布尼亚明的父亲却坚定地支持儿子:"当年我韧带撕裂退役,最怕孩子重蹈覆辙。可看他训练时眼里那股光,就知道这孩子是真热爱。"现在父子俩每周都要视频通话,父亲总要叮嘱几句:"别光顾着踢球,文化课也得跟上。"布尼亚明也争气,足校的文化课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十,数学考试还拿过全班第一。
在恒大足校的训练场上,布尼亚明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"拼命三郎"。有次队内对抗赛,他为了抢断一个球,硬生生从三名防守队员中间钻过去,结果落地时膝盖擦出血都没喊疼。这种狠劲让日本教练都竖大拇指:"他让我想起年轻时的三笘薰。"不过最让教练欣慰的还是他的团队意识,有次比赛明明能自己射门,他宁可回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。事后队友问他为啥,他挠挠头说:"一个人强不算强,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。"
看着布尼亚明这些年的变化,恒大足校的教练们感慨万千。以前他们总担心新疆球员身体条件好但技术粗糙,现在看来这种刻板印象早该改改了。布尼亚明现在的技术细腻程度,连场上的老队员都自愧不如。有次训练赛,他连续三次用脚底拉球晃过防守队员,最后用一记轻巧的挑射破门。场边观战的西班牙外教当场竖起大拇指:"这就是未来之星的模样!"
对于即将在大连开始的U22集训,布尼亚明既兴奋又紧张。他特意让父亲从新疆寄来了家乡的干果,说要和队友们分享。训练计划表上,他给自己安排了每天额外半小时的核心训练,还缠着体能师要来了欧洲联赛的录像带。有次被问到留洋准备,他认真地说:"去欧洲踢球不是为了镀金,是真想学人家的先进东西。等哪天我能把学到的带回国家队,那才算没白折腾。"
在中国足球的漫漫长夜里,布尼亚明就像一盏刚刚点亮的小马灯。虽然光芒还微弱,但照见的不仅是这个维吾尔族少年的足球梦,更映出了中国青训体系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。从新疆街头到恒大足校,从亚少赛到U22国家队,这个爱研究三笘薰录像的少年,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国足球的新故事。正如他在日记本上写的那句话:"足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但总得有人先迈出第一步。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